盱眙: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 “帝景国际小区周大爷家有五口人,周大爷跟老伴还有女儿都有残疾,家庭生活压力很大。淮盛园许大爷身体不好,唯一女儿嫁在外地,偶尔回来看望,平常都靠社区网格员跟邻居帮忙。”提到社区里的人情户情,果园社区党委书记明嵘如数家珍。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,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做好“上绷”基础、“勾稿”规划、“配线”准备,针针有力、针针穿线,以党建“绣花针”串起基层治理“千条线”,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,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“家门口的幸福”。 “提能惠民”,打造红色主阵地 盱眙县古桑社区位于古桑街道中心,距城区仅3公里,交通便利。近年来,古桑社区党总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推行“一站式”服务,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“提能惠民”,集成自身及各方资源,打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。 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面积约650平方米,划分为窗口受理、自助办理、咨询服务等6大功能区。坚持“办公区域最小化、服务面积最大化”理念,大力推行村级便民服务“一窗受理、全科服务”模式,对全县25项村级为民服务事项进行街道社区联动办理,实行“一窗口受理、一次性告知、一条龙服务、一站式办结”,确保群众办事“不跑第二趟”。 盱眙县制定了党群服务中心24条建设运行标准,在全县15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全科服务”模式,实现了所有村级服务事项“一站式”办理。 ![]() “三提三知”,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 自2015年始,该县通过持续推行和深化提升“三提三知”群众工作法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电话探访、到村下访、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群众,用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夯实“提户知人、提人知事、提事知情”的基础要求,让党组织的“治理网格”沉到最底层。 走访能纪实,诉求能知悉,“关键小事”一抓到底。该县为基层党员干部统一印发“民情日记”4300余本,推动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进行全过程纪实。立足本职工作,围绕“党情、村情、户情”开展深走访、微调研,将群众身边的“关键小事”列入办实事清单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就医、生产、矛盾纠纷等方面的问题3.5万余件。 “红色堡垒”,为民服务“同心圆” ![]() 盱眙县紧扣发展导向,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第一抓手”,着力在阵地提升、队伍建设、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下足功夫。该县实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,细化6大类25项为民服务事项清单,统一设置党建标识和指示牌,推动功能融合提升。对村(社区)布局优化后68个作用发挥不足的闲置阵地,因地制宜设置“党小组之家”“党员联户工作室”等党群服务站点,让阵地更接地气、更聚人气。对42个新建及改扩建的党群服务中心,差异化设计整体风格,集中资源实施“阵地+产业”“阵地+农房改善”“阵地+兴村项目”打造计划,让阵地成为凝聚党员群众、服务重点工作的基础堡垒。 同时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,开发盱眙“智汇乡村”微信小程序,设置阵地服务、盱眙特产、兴村富民等板块,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。截至目前,盱眙县通过“智汇乡村”微信小程序、“民意墙”等方式收集党员群众“微心愿”368个,推行了“四点半课堂”“红心为民”等个性化服务项目72个,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服务矩阵。近两年,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推出文艺汇演、红色电影、义诊义剪、农技培训等900余场活动,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了惠农政策、普法宣传、就业培训等46项基层惠民项目。“我们不断提升基层阵地服务治理水平,真正将村部建成了群众想来爱来、便利便捷、受教受益的中心场所。”盱眙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袁康说。(来源:淮安新闻网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