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怎么寻找到他的祖坟,并用十八年时间建起明代第一座祖陵的
明朝开国皇帝(1368年—1398年在位),史称明太祖的朱元璋,关于对他的评述太多,对他的传说也很多。
在江苏淮安盱眙县,朱元璋的传奇故事特多,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关于他寻祖及为什么当上皇帝的传说。
01历代帝王中,唯一个给自己立碑撰写碑记的皇帝
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,有明代第一座大规模的陵墓,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发展到高峰的产物,那就是明祖陵。
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、登上皇帝宝座后,为高祖朱百六(选皇帝)、曾祖朱四九(恒皇帝)和 朱初一(裕皇帝)兴建的衣冠冢。
在明祖陵有一块《朱氏世德碑记》,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立碑的。
假如问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,为自己立碑撰写碑记的皇帝,只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。碑记上有一段文字:
“元初籍淘金户,金非土产,市于他市,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,遂弃田庐,携二子,迁泗州盱眙县”。
意思是说,元代时朱元璋的祖父被定为“淘金户”,定期要向朝廷供奉金子,但是句容(朱元璋祖籍)不产金子,那就要拿其他东西到市集上去交换金子,可换的人多了,价格就高了,买不起了。
所以朱元璋的祖父就放弃了田地和房屋,携带两个儿子,搬迁到当时的古泗州盱眙县,这块碑记,也解开朱元璋出生地之“谜”,朱元璋是出生在江苏省盱眙县。
02朱元璋寻祖的传说
前面讲了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,祖上为淘金户,因句容无金可淘,交不出金子,不堪官府压榨,祖父母便举家迁徙到古泗州城北 (现在的盱眙县)安居。
朱元璋在盱眙太平乡出世。少时家境困苦,放牛作工,相传放牛时,他数盱眙山头忘数了自己脚下之山,于是作了一首打油诗流传至今:“十个山,九个头,河水向东流;财主无三代,清官不到头”。
后来朱元璋父母、兄长因瘟疫过世,生活清苦,为求生存,便入皇觉寺当和尚,饱受欺凌后离寺游历行乞,遍历人间疾苦。
朱元璋长大以后,依靠农民起义力量推翻元朝,做了明朝开国皇帝。
他想,那么多人和我一起打天下,为什么别人不能成功而只有我做了皇帝呢?一定是祖宗有灵葬在了风水宝地,一定要建陵祭祖。
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死在凤阳,是他亲手所葬,于是他便在凤阳建了皇陵。那么他的祖父葬在何处呢?朱元璋不知道了。
他听人说,祖父葬在句容通德乡, 他就到那里筑了一个又高又大的新土坟。
筑好后,跪下一拜,坟塌了。这也可能是新坟土松关系。但是朱元璋想,既然受不起我一拜,就证明不是我家祖坟。于是拂袖而起,狠狠地惩治了那个说这里是他祖坟的人。
朱元璋到句容未能找到祖坟,仍旧不甘心。后来回想起来,小时候,他的大姐孝亲公主曾说过,祖父葬在泗州。
但是泗州很大,方圆几百里,要找祖坟如同大海捞针。别无他法,只好实行“遥拜”祭祖,跪在南京,向西北泗州方向磕头。
后来他手下一个小官吏给他献了一张图,朱元璋派太子朱彪率领群臣,根据这张图找到祖坟,并用十八年时间建造起规模宏大的祖陵。
03朱元璋为什么能当皇帝
朱元璋为什么能当皇帝,众说纷纭,褒贬不一。有观点认为是元朝采用不平等的民族政策,使国内矛盾激化,削弱了元的统治。也有认为朱元璋善用人才等。
朱元璋给自己撰写的碑记上是这样说的:
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。先祖父凡我子孙,皆当体祖宗之心路德存仁,以水其绪干无穷,建客之所望也”。
这是朱元璋在登上皇帝的宝座后,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。
即我为什么可以当上皇帝呢?那是我祖先积下的功德,上天为了报答而把福运降到了我的身上,以后我的子孙都要体谅祖宗的心,宽德仁厚,让我们的江山永远传承下去,是我的愿望。
04朱元璋为什么不葬在盱眙祖陵,却葬在南京紫金山下
朱元璋的祖陵在淮安市盱眙县,可是朱元璋去世后并没有与他的祖父们一起葬在盱眙。原因是什么?一般人认为朱元璋创建明朝后,于洪武八年(1375年)立都南京(当时称为"京师"),所以他的陵墓—孝陵也应该在南京。
这里也存在一个传说:
朱元璋在给自己看坟的时候,他选择了紫金山。因为朱元璋特别霸道,他把紫金里的坟全迁走了,连王安石的坟也被迁走了,就剩下孙权的坟没迁走。
朱元璋说,孙权也算是个英雄好汉,在这给我看门吧,就把孙权的坟留在紫金山脚下,给他看门了。
朱元璋丰富的传奇经历经世人的传颂,演化了众多的传奇故事。而这些故事主要流传于淮安市盱眙县及周边地区。欲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,请来明祖陵参观。
关注嘟立处的空间,一个大学老师带你走进不一样的时空。
|